师大首页
今天是:
站内搜索: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园地

强化基层统一战线工作 推动统战事业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5-05-06 18:27:38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统战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部署,着眼统战工作格局的新变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战略大局出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统战工作,大力推进新时期全省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是形势任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统一战线呈现出新的特点,进一步由大中城市向基层延伸,由政治领域向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拓展,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经济层面看。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持续下沉,县域经济日趋活跃。顺应这一形势,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社会承载功能更加齐全,对人才、资金的流动产生巨大的磁石效应,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影响力空前强大。从政治层面看。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展,基层社会群体和各界人士的政治意识、权利意识、参政意识、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利益诉求更趋多元,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参与公共政策、社会焦点讨论,藉此赢得社会认可、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愈发强烈。同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开始向平民化、基层方向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反渗透工作机制,对基层社会群体加以正确引导。从社会层面看。社会转型加速,社会结构进一步裂变、整合,县(市、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在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拆迁、征地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民族宗教形势错综复杂,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对基层统战工作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层统战成员数量激增。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发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数激增。从山东情况看,各县(市、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近150万人。地方引进人才力度加大,在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量增加,基层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党外知识分子(大专以上)达700万人,其中在县及县以下就业发展的知识分子超过100万人。人口的自由流动,使各民族散杂居现象更为普遍,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大幅增长。全省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72.17万人,超过半数生活在县以下城镇和农村;信教群众近300万人,80%以上生活在基层特别是广大乡村。二是基层统战工作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县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基层统战工作的范围和领域由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工作为主,逐步拓展到统战工作的各个方面。民主党派工作在基层统战工作中从无到有,有序开展,全省7个民主党派有12个县级委员会、1885个基层组织。全省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约400万人,社会组织4万多个,其中60%以上分布在基层,已逐步进入统战视野。三是基层统战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基层统战工作范围越来越宽,对象越来越多,职责任务越来越重,要求摒弃各种不合时宜的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指导实践;要求不断对基层统战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进行调整,构建新的工作布局、框架和路线图;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载体、健全工作网络、巩固工作阵地,推动基层统战工作开拓前进。

适应统一战线加速向基层延伸和推进的发展趋势,新形势的基层统战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统一战线作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实实在在地构成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基层聚集着越来越多的统战成员,他们是党的群众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基层统战工作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关系到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巩固。

(二)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基层是矛盾和冲突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最前沿。基层直接联系县(市、区)、乡镇(街道)、科研院所、企业、学校等,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是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独特功能,关注涉及党外人士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基层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广泛深入地开展光彩事业、感恩行动和同心活动,支持基层广大统战成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探索开展基层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引导社会组织代表人士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国家进步、人民诉求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机制,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基层协商民主体系,拓宽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和社会协商,扩大基层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推动基层民主健康发展,促进基层政权的巩固。

(四)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是统一战线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基层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从面上看,基层统战工作虽然普遍开展起来,但统战工作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上层和大中城市,客观上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对统一战线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基层群众对统一战线的了解认识不够,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有限。这些都制约了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巩固和不断完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层统战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统战工作在统一战线事业中的基础性作用,自觉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切实把基层统一战线打造成新时期统战工作新的增长点,为统一战线展现作为、扩大影响提供新阵地,为统一战线事业的持续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自觉扎实地全面推进基层统战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统战部牢牢把握统战工作加速向基层延伸的时代特点,切实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创新工作,更加注重向基层延伸,更加注重向社会拓展,更加注重联谊新兴群体,更加注重转化边缘因素,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统一战线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全省基层统战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整体谋划、搞好顶层设计是推进工作的重要基础。省委统战部把基层统战工作特别是县级统战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从全省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全局的角度着力抓紧抓好。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率队深入各县(市、区)、高等院校、非公有制企业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单位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准确掌握了影响基层统战工作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进一步厘清了基层统战工作发展思路,明确了“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巩固工作网络、搭建工作载体、延伸工作触角”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和省委加强基层统战工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非公有制经济、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及港澳台和海外各领域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统战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加强和改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等具体要求,为推动全省统一战线基层基础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规范阵地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基层统战工作发展的现实问题。结合当前基层统战工作实际,省委统战部进一步强化了“统一标准、严格规范、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基层统一战线阵地建设,基层统战工作环境明显优化。积极引导鼓励各地采取新建、改造、整合联用等形式,在各乡镇(街道)和统战成员相对集中的县(市、区)直部门建立统战工作办公室,由地方财政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经费。截止目前,全省建立统战工作办公室3363个,统战成员活动室3231个,使用面积分别达到了11.6万平方米和14万平方米,更新配置了一大批电脑、摄像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基层统战工作环境。指导基层统战部门建立比较完整的文字和电子党外代表人士资料库,全省已有6235个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和单位建立了完整的档案或信息平台,录入资料库的统战成员达87万余人。

(三)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做好基层统战工作要靠健全的制度、完善的机制来保障。一是健全基层统战工作联系点制度。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省委统战部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县级统战工作联系点制度,加强对县级统战工作的指导。联系点由各市推荐,经省委统战部综合平衡后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调整一次,有效调动了县级统战部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健全基层统战干部培训机制。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共同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县级统战部长和高校、国有企业基层统战干部培训,2013年以来已在省委党校成功举办5期全省统战工作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和全省县(市、区)委统战部长培训班,有效提升了基层统战领导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健全基层统战部门工作制度。指导基层统战部门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民主协商会制度、情况通报会制度,以及学习、会议、台帐、值班、接访、走访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着力在社区统战工作、特约人员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建立新制度,完善了基层统战工作运行机制。许多县(市、区)充分运用现代通讯手段,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箱、微博、微信等方式,建立了基层统战干部与统战成员联系沟通机制,实现了工作信息的动态管理。目前,全省县级统战部门已建立健全工作制度2700多项,有力推进了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四)巩固工作网络。完善缜密高效的工作网络是统战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经过省、市两级统战部门的持续推进,全省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一些社区成立了由有关部门、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统战干部为成员的社区统战工作协调小组,全面指导和协调社区内的统战工作。全省各乡镇(街道)已配备专职统战委员391人、兼职统战委员1453人、专职统战干事1693人;县(市、区)直属部门和单位配备统战干部3133名,社区(村居)配备统战工作联络员6.5万多名,基本实现了哪里有统战成员哪里就有统战工作网络触角,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统战工作网络体系,基本解决了基层统战工作无人管事、无人干事的问题。按照“健全领导体系、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目标要求,全省17市和137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有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30多个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党工委,为加强党对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领导奠定了组织基础。

(五)搭建工作载体。载体是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相适应的统一体,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平台。针对基层统一战线成员多、分布广、成分杂的特点,省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基层统战工作载体建设,鼓励支持基层成立新社会阶层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台胞台属、归国留学人员等多种形式的联谊组织,推荐社会影响大、贡献多、参政议政能力强、在行业和群体中有代表性的人士出任会长、副会长,为基层统战成员联谊交友、展示人生、奉献社会提供了重要平台。各地已建立基层商会、统一战线乡土人才联谊会、台属联谊会、留学生家长联谊会等具有统战性质的基层社会组织1300多个,省属44所本科院校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组织,部分高校同时成立了留学人员联谊组织,全省建立各类统战服务基地近千个,拓宽了基层统战工作渠道,有效地把基层各领域统战成员凝聚在一起,促进了基层统战工作顺利开展和社会和谐。

(六)完善考核体系。考核是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热情、提升工作实效的重要手段。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委统战部积极争取,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统战工作纳入了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并会同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共同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全省137个县(市、区)已有132个将统战工作纳入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范围,2280个乡镇(街道)制定了明确的统战工作考核办法。这些考核办法以“基层干部统战意识强不强、懂不懂统战方针政策、统战组织网络是否健全、制度措施是否落实、统战工作是否确有成效”为基本标准,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为主要内容,规定了任务、量化了分值、明确了责任,为基层统战工作注入了强大活力,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统战工作“动力弱”“落实难”的问题。

(七)拓展工作领域。新领域新问题是实现统战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和突破口。十八大以来,省委统战部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扩大覆盖面,增强针对性,不断巩固基层统战工作基础。一是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省委统战部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以中央统战部在山东开展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试点为契机,推动将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认真选择社会组织发育较好的青岛、烟台两市和基层组织基础比较好的济南市市中区、临沂市兰山区两个中心城区同步开展试点工作,形成了省市区三级分层互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以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着力发现和培养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建立起1130余人的省市区三级社会组织代表人士队伍。指导临沂市兰山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有机构、有编制、有党委的社会组织联合会,济南市市中区和青岛、烟台等市的筹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二是积极探索新兴群体统战工作。新兴群体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动员力强,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是一支可以争取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力量。省委统战部密切关注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和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签约作家和独立演员歌手等各类新兴群体的新变动,认真研究与他们联谊交友的新方法,及时跟进、掌握情况、制定对策,注重发挥代表人士的建设性影响作用。三是积极探索新生代非公有制企业家统战工作。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当前正处在“交接班”高峰期的实际,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山东财政大学举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青年企业家管理创新培训班,引导他们继承和发展前辈创业创新精神,在新起点上进行“二次创业”,顺利实现代际交替、薪火相传。加强商会组织建设,安排一大批70后、80后青年企业家担任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使协会成为青年企业家成长进步的“摇篮”,为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四是积极探索社区统战工作。指导基层统战部门牢牢把握社区统战工作地域性、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把教育、引导与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覆盖全社区的统战工作网络,基本形成了“以各级领导小组为经、密织社区统战大网络;以各种形式的社区联谊会为纬,搭建统战工作大舞台;以各类统战成员为星,铸造社区统战工作大魂魄”的社区统战工作格局。五是积极探索商务楼宇统战工作。把城市商务楼宇作为基层统战事业创新发展的新阵地、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探索商务楼宇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进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青岛市市南区把楼宇统战工作作为切入点,建立“物业联盟”工作机制,配备专职楼宇信息员37名,推动实现了政企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临沂市在党外人士比较集中的高端楼宇成功建立32个楼宇统战工作室,将2000多名党外人士纳入了工作视野,按工作性质划分为非公有经济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评估师、会计师等各类联谊小组,定期开展联谊和社会服务活动。

三、几点工作总结和认识思考

随着统一战线基层基础工作的深入推进,全省基层统战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工作活力明显增强。基层基础建设的不断强化,进一步扩大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全省基层统战工作环境明显优化,基层统战部门的自身活力显著增强,为基层统一战线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基层统战干部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团结奉献、开拓创新,全省统战系统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二是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引导广大基层统战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为基层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深入开展促进就业、民企帮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社会周、优秀民营企业家“县区行”、百企联百村和丰富多彩的“同心实践”等活动3800多次,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惠及群众40余万人;全省累计实施光彩事业项目4289个,到位资金131.62亿元,安排就业人员62.16万人,培训人员50.39万人次,帮助64.67万群众摆脱了贫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推动全省70%的县(市、区)依托基层党校建立了社会主义学院(校);全省建立各类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419个,每年选派2500余人进行挂职或任职锻炼,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网络。三是难点工作实现新突破。截至2014年底,全省137个县(市、区)按文件要求配备党委统战部长数量已达到96%,其中县级统战部长由常委担任的增加到22个。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积极推动基层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特别是正职安排,各县(市、区)全部配齐了党外副县(市、区)长,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比例平均达到33%,最高达到54.5%;44所省属高校中18所配备党外领导干部22名,配备比例达到40.9%,其中党外正职1名。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注重配强基层工商联组织负责人和党组书记,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由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县长或副县级领导担任工商联主席,县级工商联组织全部建立了党组,县级工商联组织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得到改善。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载体建设,在省委统战部推动下,全省16个市和省委统战部联系的10个重点企业、44所高校和8个科研院所均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组织,为广泛联系和团结新兴群体代表人士提供了重要平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省市县三级财政先后投入1亿多元解决了28处宗教房产遗留问题,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清真寺、维修教堂;设立专项资金,为省级宗教团体负责人发放生活补助,赢得了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拥护支持,为我省各级爱国宗教团体成功换届和在全国率先开展天主教教区主教兼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推动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全省92.2%的宗教活动场所达到了国家宗教局的验收标准。

当前,基层统战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虽然全省基层统战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有了实质性进展,但与新形势对统战工作的新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应进一步统一思想、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以强化功能、发挥作用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重点,不断开创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新局面。

(一)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一是提高认识。基层党委要把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总体工作布局,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党委常委会议要定期听取统战工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统战工作和统战部门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校教学内容,引导党政领导干部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学会运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宣传工作计划,积极宣传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扩大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为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提供强大舆论支持。二是健全制度。把统战工作纳入基层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确立科学的考核权重,推动党委政府把统战工作作为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把基层统战工作经费列入地方或单位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工作经费年度增长机制,保证与实际工作需求相适应。配备与统战工作职能任务相匹配的办公设施,不断改善基层统战部门办公条件。建立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为主要内容的督查机制,定期对基层统战工作进行指导,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是强化责任。统战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在理念和工作上创新发展,在参与和服务上统筹推进,服务大局,强化责任,主动替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用作为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要结合本地本单位统战工作领域和统战成员分布特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寻求突破口,找准结合点,确立一到两个领域作为工作重点,探索建立基层统战工作功能区,实现资源聚合、力量集中,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统战工作区域。要兼顾工作全局,统筹做好各领域统战工作,在抓重点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其他工作,保证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推动统战工作全面开展。

(二)理顺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精干、统一、高效的原则,在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和相关干部的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一是倡导县级统战部门实行“一套人马、几块牌子、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模式。统战部与民族宗教局、台办、侨办等有关单位合署办公的县(市、区),要保留民宗局、台办、侨办等单位政府部门序列,坚持原有行政执法主体不变、人员编制不变、经费来源不变,并强化行政执法权。对统战系统中不参与合署办公或相对独立的单位,如民委(宗教事务局)、台办、侨办、工商联、台联、侨联等应全部“归口”统战部门管理,统战部副部长兼任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各单位应定期向统战部报告工作,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由党委授权统战部统一管理。二是进一步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统战部长由党委常委担任工作。充分整合党委政府的政治资源、政策资源和行政资源,建立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协调顺畅、监督有效的统战工作新机制,明确统战部的职责和相应职权,健全民族、宗教、新阶层、港澳台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战系统内、外部协商协调机制和基层统战工作综合目标检查考核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借船出海,借力借势、互动共进。

(三)创新载体,展开工作布局。一是创新组织载体。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 按照“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统战联谊会、乡镇商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律师协会等组织,为推进基层统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根据统战工作的特点和实际, 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交友活动、统战成员与社会弱势群体牵手活动。针对统战成员的多样性特点, 开展具有部门特色的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开展践行“四信”活动,在信教群众中开展“爱祖国、爱教会”,争做“好公民、好信徒”活动,增强统战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三是创新服务载体。统战部门要牵头组织统战系统各单位围绕基层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有所侧重地开展调研活动,着力解决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弹簧门”“旋转门”“玻璃门”问题,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民族群体性事件和宗教遗留房产问题,解决党外干部比例配备不达标等制约基层统战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创新宣传载体。在巩固传统统战宣传媒体的基础上,尝试开辟统战宣传新领域,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即时宣传;通过拍摄纪录片、开设专栏等方式,开展统战工作专题宣传;通过印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开展统一战线普及宣传工作。

(四)抓住关键,加强队伍建设。一是配强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基层党委统战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具有民主作风、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要求,配齐配强基层统战部门领导班子。二是充实工作力量。各级党委应重视统战部门编制规划工作,组织、人事、编办等部门要根据新形势下县级统战工作面临的新任务,针对各领域统战工作的发展趋势,对统战“三定”标准进行核查和科学的动态调整,研究确定合理的编制规模,真正解决基层统战部门人手少的问题。三是延长工作手臂。在乡镇(街道)设立统战办公室,配备好统战委员和专职统战干事,明确统战委员主要负责统战工作,专职统战干事要全力开展统战工作,确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积极创造条件,在村居(社区)配齐统战联络员,为统战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提高干部素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对新任基层统战部部长、副部长的培训,建立基层统战干部轮训制度,创建基层统战干部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统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五是加强干部交流。建立能进能出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统战系统的干部要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将一些年富力强,工作创新能力强的干部吸纳到统战干部队伍中来,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要加大选拨使用力度,保护统战干部的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上一条: 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新战略 全面增强“参政议政”助推力
下一条: 社会组织与法治社会建设

关闭

公告通知
图片新闻
广西区委统战部副...

全省市州党委统战...

九三学社湖南师大...

民盟湖南省委来我...

共189条  
统战制度
首页    |    公告通知    |    图片新闻    |    研究基地    |    统战制度    |    管理登陆
Copyright © 2013-2018 www.hun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731-8887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