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
本报记者 江祎婧 谦逊有礼的态度、敏捷睿智的思维、清晰有序的逻辑、幽默风趣的谈吐,李利平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理工男的印象,展示了一位数学研究者的独特风采。在北京工作7年、美国留学9年之后,李利平选择回归故里,期望在这片湖湘热土上创造出更高的人生价值。
李利平,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我校“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他系统将范畴表示论的思想引入表示稳定性理论,并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我国在这个数学新兴领域的重要开创者。1999年,李利平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随后的七年时间在北京信息技术企业担任副总裁等职。出于对数学的痴迷,李利平决定赴美深造、转攻数学。他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学院,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并担任学院助教。李利平主要研究的是代数表示论、同调代数、非交换环论、代数组合等,他不断地探索、钻研,最终在广义Koszul理论、模斜群的表示与同调性质、范畴的表示与同调性质、代数的导出范畴等前沿领域均取得重要成果。李利平的突出贡献在于,他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Wee Liang Gan、Nina Yu及威斯康星大学Eric Ramos等人合作,系统运用代数表示论对表示稳定性理论中众多无限组合范畴的表示与同调性质进行考察,为表示稳定性理论提供了基于表示论和同调代数的研究途径。李利平向着这一方向辛勤耕耘,证明了若干重要基础性结果,并解决了相关研究领域内由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同行提出的一系列公开问题与猜想。作为我国最先关注这一国际最新领域的学者,他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邀请在Maurice Ausland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中美数学会联合会议、全国代数学会议、全国代数表示论研讨会等多个学术会议,以及斯坦福大学、UC San Diego、清华大学等高校报告研究成果。李利平已在《Adv. Math.》《Trans. AMS》、《J. Lond. Math. Soc.》等数学界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并主持两项国家基金项目。鉴于他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李利平还担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以色列双边基金会评委,以及《Geo. Topol.》《J. Algebra》等期刊审稿人。
谈到数学这门学科,李利平眼神便散发出无限光芒。他认为数学与音乐相通,都是通过简单的符号来传达丰富的涵义,都简洁、深刻而富有美感。这些年间,李利平积累了自己的一些治学心得。首先,保持好奇心。“人如果没有好奇心,就如同行尸走肉。对我来说,做研究就是一种兴趣。”他对问题充满好奇,即使自己不能解决,也希望看到别人是如何解决的。就是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保持着学术研究的旺盛生命力。其次,追踪学术动态。他坦言,在数学的某些领域,中国的研究还处于跟随的状态,原创性成果还有待加强。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为学者打开学术视野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他建议,最好形成学术交流团体,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他日常便与国内外的同行保持着密切联系,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最后,就是要独立创新。李利平强调,科研贵在创新,研究者应做出有新意的、带有个人烙印的研究成果,而不满足于跟随他人亦步亦趋。李利平主攻的是数学中近十年才兴起的新兴领域,这片待开垦的天地让他收获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李利平也承担着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他的课堂生动有趣,获得了同学们的极高赞誉。同学们评价道:“李老师很幽默,而且旁征博引,他能用各种例证变枯燥为生动。”在李利平看来,教授的价值,在于扩大学生视野而不仅是传授知识。独立性意味着你有发现问题的意识,而视野决定了你问题的价值大小。因此他会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并将课本知识与国际上众多顶尖专家所研究的前沿课题相联系,尽量打开学生思路,将他们的目光引向一片广阔无垠的新天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利平带给学生的,还有终身受益的思想与思维方式。在将近30岁的时候才涉足数学领域,李利平自认为走了许多弯路。因此,他希望学生能尽早确立目标,并给出了兴趣和天赋这两个参考标准。他认为,兴趣是从事任何事业的动力,但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天赋。“就像球迷很多但球星极少。有兴趣只是表明你能做得下去,天赋才能决定你能否做好。”因此,李利平让学生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选择一条喜欢的、适合的人生道路。同时,李利平也希望学生能培养主动性与独立性。他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他看来,知识固然需要积累,但学会如何主动获取知识更为可贵。因此在培养学生时,他不是“放养”也不是“包办”,而更像一个称职的导游,在引导学生进入一片风光无限的原野之后,让他们在其中自由探索,获取寻找并欣赏新的美丽景色的无限乐趣。
很多人不理解李利平为何放弃在国外任教的机会,刚回国时,他改写了毛主席的一首诗表明心迹: “负笈燕京未能忘,飘零异国路正长。二十年来归故园,炎夏时节启新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洞庭湖水浅,观潮胜过太平洋。”他表示,人应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未来。他说:“长沙是个充满幸福感的城市,我希望在这里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师大工作的这三年间,李利平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希望与诺言。除了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外,他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与同行相互交流、切磋,并经常邀请同行来师大做报告,让师生都有机会开阔眼界。作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李利平还致力服务于学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等工作。此外,他还经常参与国内外的基金评审、项目评估以及学术界的各种事项。“我不仅希望自己取得更大进步,也期望学校能借助80周年校庆的东风,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改善人才与成果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变得更好。毕竟,水涨才能船高。”李利平将师大作为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对未来提出了更远的展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白驹过隙,李利平涉足数学已经十二年,他不断求索的精神却一如往昔。雁过无痕,岁月却一点一滴见证了其汗水与收获。新的土壤,新的领域,期待他秉承着热爱与探索的精神,在数学天地谱写出更美的旋律。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