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让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永绽放——访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获得者郑大发

发布时间:2023-01-29 10:12:36   来源:人民政协网   点击:

郑大发(1632366)-20230128093230

郑大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荣任‘政协委员’,是对我本职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这份荣誉带给我的责任。”就是这份责任感,让全国政协委员郑大发在5年的履职生涯中,忙碌而充实着。

线上“活跃”于多个委员读书群,线下走遍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与委员共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发展大计,与界别群众一道争取更广泛的人心和力量……他以“责任委员”的担当精神,发挥专业优长,积极建言献策。在读书中思辨、在调研中丈量、在基层里扎根,他的履职都离不开一个信念: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永绽放。

委员读书中凝聚民族团结共识

每天下午2:30,作为全国政协线上读书活动第10期“中华文明与民族文化”读书群群主的郑大发都会准时在群里发送《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的专题导读文字。自2022年9月1日起,他已连续4个多月主持群中的导读工作,发送140期、90多万字。不仅如此,每天晚上还组织委员专家围绕“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就民族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这只是他作为这一期读书群群主的部分工作。郑大发说,他是累并快乐着,特别是当看到全国政协领导与委员在读书群中互动交流,就一个个问题形成一个个共识时。

在群中,他还邀请了一个特殊的专家团队——北京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专家学者——来发表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导读。郑大发不无自豪地介绍道,这一团队中囊括了瞿林东、晁福林、郑师渠等多位资深学者。这些资历高、年龄也相对高的专家都是自己做导读,特别是轮到已80多岁高龄的瞿林东亲自“上阵”时,主持人郑大发更是化身为“守护者”,尽量保证导读时间在晚上8:30之前结束。

这,是郑大发在委员读书活动中的一个缩影。

自2020年全国政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以来,郑大发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脱贫困”“画出最大同心圆”等多个读书群中承担导读任务,谈得最多的就是民族工作特别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很多真知灼见都获得全国政协领导与委员们的广泛好评。

也是在一次次互动交流中,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郑大发对于“中华民族”的观念研究越来越成熟,并取得了丰硕的建言成果。

他谈起几个让他印象深刻的问题。

有领导问,怎样认识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汉化是否等同于现代化的问题?郑大发通过阐述系列例证回复道,汉化不等于现代化,因为现代化不是哪一个民族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汉族在现代化,少数民族也在现代化,只是汉族可能比少数民族先一步现代化而已。如英国最早开始工业化,但后来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并不叫英国化,因为工业化不是英国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要求。

有委员提出,能否用带有原始社会解决矛盾的传统方式,如喝酒数豆来解决现代社会的矛盾问题?郑大发表示,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并不等同于民族文化的落后性,我们要包容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而不是保护民族文化的落后性,一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落后、但有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但不能推广和提倡。

还有人谈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问题,郑大发阐释道,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必尽义务,必须学;而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的权利,可以学也可以不学。

……

就是这样深入浅出的问答思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委员开始关注以往觉得高深难懂的民族问题,也让郑大发对于民族问题的见解越来越系统化。他进一步认识到,学术研究也要加强政治自觉,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都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与研究者自身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等密切相关,我选择将学术研究与政治、现实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呐喊。”

在记者联系郑大发委员采访时,他正在整理《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的书稿,并欣喜地说,这本书争取在今年出版。“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观念从最初使用、到演变发展、到最终形成的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少数民族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是如何形成自己的中华民族观念的。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此书,郑大发侃侃而谈,毕竟这本书他整整“磨”了10年。

都说十年磨一剑,而郑大发已经有两本“十年磨一剑”的论著了,另一本是他在2003年至2015年间“磨”出的《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该书以抗战时期的知识界为中心,首次对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做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待《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出版后,郑大发马上又要投入全身心“磨”有关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第三本论著了。

问他为什么劲头这么足?他说,作为在中国共产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作为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别的委员,自己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各族群众团结和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理应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他说。

调研协商中做好民族工作

新疆、吉林、辽宁、广西、云南、四川、内蒙古、青海、西藏、贵州、湖南、湖北……5年来,郑大发积极参加全国政协提案委、民宗委组织的重要调研协商活动,走遍这些省份的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切身感受着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ef41e9f8-03fb-4f6f-979b-8ec323039c96

2021年5月,郑大发委员在吉林延边珲春朝鲜族老乡家入户调研。

2021年,郑大发跟随全国政协民宗委组织的调研组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这里曾经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郑大发查阅调研地相关资料后,落后偏僻、环境艰苦成为脱贫前凉山州留给他的印象。等来到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一个以前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时,郑大发说,其在资料上的“所见所闻”早已“旧貌换新颜”,很多不宜人居的贫困村村民搬迁至集中定居点,住上了新社区。他们来到一个名叫“依撒”的社区,一排排锃光瓦亮的新楼房呈现在眼前,里面安置着3800户15000多人。“幼儿园、中小学校、医务室、文化活动室、电影放映室、图书展览馆等一应俱全,与之前人和牲畜基本生活在一起、院子里都插不上脚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郑大发叙说着调研时的最初感受。

其间,郑大发来到“依撒”社区的广场上,人们正在跳着欢快的广场舞。有人将他拉进跳舞的队伍,“挑战”一下跳广场舞。“这还是我第一次跳广场舞,非常兴奋,因为仅从他们时时洋溢着笑容的脸上,他们日常的载歌载舞中,就可以感受到当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与获得感。”郑大发至今仍能清晰忆起身边所萦绕的那种欢快与幸福。

调研中,有一群人时时可见他们忙碌奔波的身影,这给郑大发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扶贫干部。问询当地居民情况时,他们如数家珍;问起他们的扶贫感受,他们说辛苦是真辛苦,但也真有成就感,因为他们扶贫的百姓是真脱贫了。脱贫成果显著,如何让脱贫成果更牢固、让群众生活更幸福,是郑大发在凉山调研中跟当地扶贫干部经常聊的话题。当地扶贫干部说道,这里正在发展高原蓝莓连片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可以解决部分百姓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搬到新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于是,在考察凉山州后,郑大发提出了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做大做强具有本地特色产业等具体意见建议。

“脱贫攻坚战为什么能够取得全面胜利?”郑大发说,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通过实地调研,他真切体会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当地扶贫干部的能力、百姓的努力。

2019年,郑大发随全国政协民宗委“西南民族地区边境建设”调研组走访广西、云南的边境口岸与村寨。“我发现边境城镇空心化问题严峻,很多年轻人都迁移到南宁等一些较大城市。”带着这个问题,他走访了很多当地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无一例外地谈到,我们经济条件很好,但除了好的物质生活外,还需要享受文化生活,我们要交往、要看电影、要上网。根据这些年轻人的需求,郑大发建议加强边境小城镇建设,让青年一代除了享受充裕的物质生活外,还要满足他们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留住青年一代。

2021年,郑大发跟随全国政协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等地开展“加强‘五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主监督性调研,深感干部尤其少数民族干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于是在之后全国政协召开的“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上,他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干部”。他认为,要明确和强化民族干部首先是党的干部、国家的干部和中华民族的干部、然后才是本民族成员和干部的身份认同;要持续开展对各民族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对民族干部的教育、使用和管理的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在制度上做出微调,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一些照顾及优惠政策与少数民族干部的自身利益剥离开来,对干部的使用一律实行“唯德、唯才是举”“一视同仁”的方针。

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领域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推动有关法律制定、修订纳入工作规划,是郑大发在委员履职中持续在做的一件大事。2020年底,郑大发在参加全国政协民宗委年终座谈会和中央统战部二局年终座谈会上都提出,要对制定于1984年、修订于2001年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订,因为有的内容已不适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2021年两会期间,郑大发提交了修订《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提案。2021年4月1日,受中央统战部二局推荐,参加全国人大法工委主持的一个小型专家座谈会,郑大发根据会议有关精神,再次提出尽快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建议。2022年两会期间,他又提交了《尽快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提案。

“我认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主要条件已经具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得到人民拥戴。这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提供了根本保障。通过脱贫攻坚,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相对落后的三区三州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日益缩小。这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提供了社会基础。持续不断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活动,增强了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这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提供了思想保证。”郑大发强调,“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并不能取代《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制定,因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地区的民族,如果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其适用对象则是全国所有地区和各个民族。”

“当这些提案和建议都得到有关领导批示或有关部门回复时,总会感觉到自己履职的意义与价值,更督促着自己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作出更多的努力。”郑大发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2021年,郑大发参加全国政协民宗委与四川省政协、四川阿坝州政协联合组织的“弘扬雪山草地长征精神”专题调研活动。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史,瞻仰红色遗址、缅怀革命先烈,让他深切认识到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对长征源头和雪山草地之间联系的研究,弘扬长征精神,传承保护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等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回顾百年,我们可以发现,在任何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在演绎着民族共同体的实践,党的百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具象到内化的过程。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等,凝结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郑大发的有感而发中,沉淀着理性思考。

自主调研中推进乡村振兴

委员履职,激发着郑大发在本职岗位上不断结出新的学术硕果;学术硕果,又不断为他的履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出身于湘西土家族村寨的郑大发一直在关注乡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建设。他在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对乡村振兴、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等进行自主调研,深入基层群众察实情、谋实策。

郑大发分析自己乡村调研中的重点:党向各族人民作出的“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已成为现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千百年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根本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于是在持续的调研中,他不断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旅结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更好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留住乡村文脉、重视农民心理建设、激发农民奋斗精神等建议,展现着“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和担当。

其实,在学术研究领域,郑大发早在2000年就著有《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一书,这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民国乡村建设思潮和运动的论著。他说,民国时期有一批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通过建立试验区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并取得了很多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当下乡村振兴以借鉴意义。但这场乡村建设运动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就无法解决百姓的经济负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的奇迹成功实现,乡村振兴之路顺利开启。

带着历史印记,带着问题意识,郑大发在乡村调研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面对乡村“合村并居”中出现的大拆大建现象,郑大发发现,在乡村城镇化进程中“合村并居”有其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但在农村搞大拆大建,易使乡村文脉被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所冲淡、对农村现有生态造成破坏。于是他提出应当实现从“大拆大建”到“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思维及行为的转变,使乡村建筑、乡村环境仍保有时间的色彩、人情的温度,为乡村振兴凝聚起根与魂。

委员履职让他从“书房”中走出来,坚定了政治站位,开阔了眼界,树立了大局观意识。再次“走进书房”时,因为对社会的更深了解,让他对学术研究更赋予了它的社会与时代的价值。“学术研究一定要和社会结合起来,要关注现实,要回应时代声音,要反映群众呼声,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在专业领域不断提升。”郑大发感慨道。

这也让他更加坚信,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而日益强化,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精神家园必将铸就在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凝心聚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郑大发最后向记者表示。(本报记者 张丽)



下一条: 我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2023年湖南省“两会”

关闭

友情链接: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省人大省政协省委统战部

地址:长沙市麓山路36号 邮政编码:410081 后台入口 电话:0731-88872410 Copyright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