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基层统战
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统战

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4-12-24 10:51:33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李桂梅 李润芝   点击: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非公经济人士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日益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对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前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追求现状的分析入手,探究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追求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两个都是”,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肯定了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了非公经济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因此,不断壮大非公经济人士队伍,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研究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分析其变化特点,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追求及影响因素

1、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

非公经济人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带头致富的号召下先富裕起来的社会群体。实践证明,这一社会群体积极拥护并实践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具有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勇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和一定的政治眼光。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走出了不同的致富道路,构成复杂,知识、素质呈多层次性,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趋势,但“公平”、“正义”、“以义为先”等仍旧是非公经济人士的主流价值观,较少有反主流价值观出现。

具体而言,新形势下非公经济人士价值取向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非公经济人士整体价值体系上,普遍拥护共产党的政策和领导地位,法律维权意识较强。现阶段我国非公经济人士总体上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中年成熟人士日渐壮大。近些年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分流出来的管理能手、技术专才、高级知识分子逐渐取代农民、城镇下岗工人及待业青年成为非公经济人士的构成主体。他们绝大多数在党的培育与政府政策支持下成长发展起来,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而对党有着真实朴素的感情,普遍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在历次相关调研中,非公经济人士普遍认同,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英明决策,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兴盛,也就没有非公经济今天的发展与成就;多数人认同,国家利益应该放第一位。同时,非公经济人士由于其成功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普遍具有较强的法律维权意识。如,全国第八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表明,82.7%的私营企业主希望通过工商联及下属行业组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半数以上企业希望健全行规、行约。[2]

第二,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参政意识增强,但政治参与功利性较强,无党派色彩较为浓厚。作为先富群体,非公经济人士具有经济优势,表现出强烈的参政意识。大多数非公经济人士主要希望通过参政、议政,表达自己的经济要求与政治诉求,获得政治地位与政治保护。根相关调查数据,多数私营企业主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与政治安排,但亦官亦商现象比较普遍,其行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2]另一方面,多数非公经济人士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下层管理技术人员多为党外人士,入党意愿不强,不愿受组织约束。

第三,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多崇尚个人奋斗,社会责任感有差异。非公经济人士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之下,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成功。这使得他们自我意识开始崛起,在社会主导价值取向上多以个体为中心。对于社会责任,非公经济人士也有较大差异。一方面,由于自由择业者本身的特性,使多数非公经济人士,尤其是私企与外企的中下层管理人士以及个体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较低。多数人虽然认同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更强调自我成就,将如何达成个人发展目标排在首要位置;一些非公企业仍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的,无故欠薪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持有不正确财富观、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非公经济人士还有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多数私营企业主,因其发展时间较长且成熟,经济基础日渐巩固,业已实现个人奋斗目标,民主意识强烈,故而对社会公益的关心与奉献不断增加,具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据2007年全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有捐赠行为的私营企业主占达84.1%,99.5%的私营企业主认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诚实守信、关爱员工、保护环境、热心公益事业就是尽企业的社会责任”[3]

最后,在个人信仰上,多以宗教信仰为主,呈现复杂化的特点。根据数据统计,非公经济人士,尤其是一部分个体经营者与小型私营企业主有迷信思想。其中也有一小部分人笃信佛教、道教或基督教,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如前所述,非公经济人士成长不过三十年,都脱胎于原有的社会组织,或多或少带有原有组织文化与生活背景的烙印,文化素养、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参差不齐,复杂多样。总体上看,这一群体的主流思想呈现出正面积极的态势。但在以重利、竞争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与西方自由思潮交互作用下,有些人过分崇拜物质,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

2、非公经济人员价值选择的影响因素

第一,影响非公经济人员价值选择的制度因素。非公经济人士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发展起来的。首先,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我国非公经济人士产生及其思想意识变化的制度前提。改革开放,使我国过去单一的公有制比重持续下降,非公有制比重持续攀升,逐渐形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一些人抓住改革机遇,脱离原有工作岗位,投身非公经济,或自主创业,自创品牌,成立私营企业;或就职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或依靠自身突出的专业性,成为自由职业从业人员。他们中有些职业群体从无到有,逐渐成长壮大,价值取向在由“单位人”到“自由人”的角色转变中发生变化。其次,经济体制的转变与纵深发展,为我国非公经济人士的出现与壮大提供了从业条件,价值观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化,使他们可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不仅从事生产,还承担提供咨询、促进沟通与协调、进行监督等服务性中介活动。体制的变化带来工作方式、服务观念的变化,引起其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最后,分配制度的变化,是促成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念转变的物质保证。按劳分配制度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行列。丰沛的物质财富以及不断提升的社会政治地位,必然会引发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第二、影响非公经济人员价值选择的文化因素。非公经济人士作为伴随改革开放与所有制结构调整成长起来的新兴社会阶层,其价值观念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一方面,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思潮交杂繁衍,多种价值观相互矛盾、冲突与对立。这些必然也会对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种文化现象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层出不穷,以目不暇接之势袭卷当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尚未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就必须加以接受吸纳,用于处理当前的工作、生活事务,这使得人们尤其是存在着较大知识文化差异的非公经济人士,其价值取向出现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经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知识文化程度的提高,也造就了非公经济人士不断提升的文化素养。许多人士逐渐认识到文化的作用和力量,开始进行文化追求活动,注重文化熏陶,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在不断提高,这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影响非公经济人员价值选择的个人因素。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状况与个人成长变化的经历也有密切关联。信息化时代使一部分非公经济人士瞬间“暴富”, 甚至一夜成龙,成为腰缠万贯的“大款”。经济条件上巨大反差极大冲击了其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政治地位的变化,也影响了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随着统战工作的开展,经过政治安排,一部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不断参与政治生活、社会管理。政府、社会不断给予非公经济人士相应的尊重与信任,引发其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观念的变化,价值取向进而发生深刻变化。另外,生活方式的转换,对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资源自由流转、优化配置,打破了原来的政治束缚、思想束缚、单位制度束缚,原有的以城乡差别与城市单位制为主要特点的社会生活方式为以社区为单元开展社会生活所取代,社会角色由过去的“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自由人”、“经济技术人”。在这一社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使人们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变化。

第四、影响非公经济人员价值选择的环境因素。非公经济人士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存在着双重性。一方面,非公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截止到2012年5月,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已有近2亿人,增加值占GDP的60%以上,创造了近90%的新增就业岗位[4]。但非公经济人士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仍未发生根本的转变,突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社会对此类人群的态度来看,仍然有较多人持所谓的“冷眼”(即对非公经济人士有怀疑因而持冷漠态度的人)、“白眼”(指投以鄙视的眼光、表现一种歧视态度的人)或者“红眼”(指对先富起来的非公经济人士持“羡慕嫉妒恨”心态的人)的态度。二是,从非公经济人士所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歧视,包括非公经济的法律地位不稳固、行政干预过多和随意性大、非公经济在很多的产业准入方面受到限制、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没有根本改善等。这些因素均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也是对其进行价值观引培育的重要抓手。

二、新形势下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而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有效建设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非公经济人士作为群体存在以及个体存在在价值观念上应具备的基本内容。

1、 树立理想信念,顺应时代,同心协力——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在时代特征上的根本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依据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情况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是新形势下对未来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政治、精神文化与社会的总体特征的概括。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利益分化日益加剧,社会结构呈现多种层级,中国进入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矛盾凸显期。有一部分人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迷失于逐利行为当中,出现了信仰迷茫甚至缺失,对中国未来发展及其方向缺乏足够的信心与动力。一部分非公经济人士在一夜暴富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缺乏国家理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前途的认识与信心也出现了模糊与动摇。因此,树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想信念,是历史与时代对非公经济人士提出的根本要求。

非公经济人士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的伟大实践,亲身感受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真正体现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只有树立起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切实从当前的中国实际出发,跳脱出利益冲突,齐心协力,顺应时代发展的脉博,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促进中国的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形势,以及改革过程中尚存的各种利益冲突,非公经济人士要理解中国共产党当前提出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要坚定跟着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 振兴民族,服务至上,回报社会——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在民族特色上的具体体现

振兴民族,服务至上,回报社会是非公经济人士树立与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也是非公经济人士爱国、友善的重要体现。非公经济人士以爱国之心行振兴民族企业之抱负,是实现民富国强的重要手段。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非公经济同心协力,还需要非公经济人士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责任心。这就要求非公经济人士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与个人经营相结合,将之体现为非公经济组织的奋斗目标,以振兴民族企业为己任,做大做强民族企业,立足于世界企业之林,实现民族自强。

首先,树立服务大众的意识,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来发展自己与满足社会需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非公经济组织的创新竞争力与文化竞争力,这是非公经济做大做强、推动自身发展的关键,也是实业救国进而促进民族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其次,致富思源,培养感恩意识与行为。非公经济人士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自身努力拼搏的结果,也离不开社会对个体工作态度与成果的认可与支持,因为“私人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5】(p102-103)。在个人取得一定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要培养感恩意识与行为,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国家,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3、敬业乐群,守法诚信,开拓创新——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在群体特点上的总体要求

敬业乐群,守法诚信,开拓创新是非公经济走向实现振兴民族,民富国强所应具备的高尚群体品质。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非公经济人士社会责任与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一部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通过政治安排,担任一定行政职务或是非政府组织的重要职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培养其鲜明的群体意识以及良好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促其遵守市场行为规范,成为非公经济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敬业乐群是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公民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个人品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提倡非公经济人士树立社会责任心与民族责任感,具体体现为要爱岗敬业乐群,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

守法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市场的秩序要求与行为准则,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市场交易如果没有诚信作为基础,不仅增加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消费者丧失信心,更糟糕的是造成行业混乱,直接威胁到市场秩序和国家经济安全。同时,不仅市场经济需要诚信守法,在社会交往中也需要守法遵法,讲求诚信。非公经济人士是否遵守法律,讲求信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信用,也关系到非公经济体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非公经济人士要遵纪守法、诚实经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把维护公众权益、建立良好的诚信秩序、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准线,提高各行各业道德意识和行为素质,为非公经济良性发展营造有序环境。

开拓创新不仅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引领科技潮流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源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民营企业如华为等之所以能走向世界,不仅是以其象征敬业乐群、集体合作的狼文化取胜,还有的就是不断探索新技能,开发新技术的开拓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大胆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就需要非公经济能打破对现有技术的保护与对新技术的排斥,以开放式的头脑不断进行自我挑战,突破自我,从而提高非公经济体的创新竞争力与技术竞争力,这是非公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4、 俭以养德,明礼谦让,守义创利——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在个体道德层面的全面规定

总体上看,大部分非公经济人士能克勤克俭,保持成功前的本质。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成功之后,欲望膨胀,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骄傲情绪。目前部分非公经济人士存在着奢侈消费、炫耀财富、偷税漏税、忽视弱势群体、缺少公益心等不良思想与行为。这种财富观和消费行为难以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与尊重,反而因此成为“仇富”对象,并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中国文化历来有倡导节俭的传统,视节俭为个人的美德,倡俭戒奢是社会的价值导向。我们应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提倡富者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可以说,倡导俭以养德,明礼谦让,是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在个体道德层面的内在规定。强调俭以养德,并不是要求非公经济无视自身经济条件,而是主张以不浪费资源为前提,适度消费,以促进消费者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为原则。明礼谦让,尊重其他劳动人民以及不同职业者,是搞好非公经济人士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良好社会风气、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有效途径。

非公经济人士要真正做到俭以养德,明礼谦让,就必须做到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与责任观,不要将个人价值放在物质条件的满足与虚荣上,而是将之集中于如何在自由、平等、公正的前提下,开拓进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路径

经过多年的发展,非公经济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如,私营企业主高学历化、专业化和精英化的趋势明显;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善待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大多数私营企业主的共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提高;等等。但作为我国社会中刚刚形成的非公经济人士,还是一个尚不成熟的、正处于 “青春成长期”的群体。如何做好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工作,培养一支能够与我们党同心同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非公经济人士队伍,是一项重要任务。

1、健全协同作用机制

非公经济人士具有流动性与分散化,因此,价值观培育工作要切实有效的开展,需要协调、调动各级组织和各部门、各团体多重力量,紧密联系、相互协作,形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联动整体,发挥整体效应,确保价值观培育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

一要发挥工商联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观培育的核心作用。工商联是党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质,兼有参政议政功能与多种服务职能的民间商会,是党委政府管理与服务非公经济的重要助手。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组织的桥梁与纽带,发挥其对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作用,是工商联的职能之一。因此,要不断加强工商联的执行力,加强对工商联的领导,培养高素质的工商联干部队伍,畅通沟通渠道,切实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对非经济人士的服务功能,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守法、诚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要发挥党、团组织、工会对非公经济人士进行价值观培育的教育职能。建立于非公经济组织内部的党委、工会、团组织是对非公经济人士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坚骨干,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有领导职责,负责规划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近期及中长期目标,并根据不同的非公经济体内部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团组织、工会是青年及职工群众合法利益的维护者,也负有对青年和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切实履行帮助广大青年与职工群众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的职责。三要发挥社区组织在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中的载体作用。由于非公经济组织的成员流动性相对较强,个体择业自由度大,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单位为活动单元的生活方式。社区业已成为城市人口在工作单位、学校之外最为稳定的交往、活动领域。因此必须积极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途径,通过优化社区文化环境,提供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对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陶铸。

2、培育自觉的内化机制

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根植于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深处,使非公经济人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从而知行合一,以达到良好的政治社会效果,一直是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的难点问题。

针对不同层次的非公经济人士,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通过鼓励其多参加高水平的文化与教育活动,培养其正确的财富观、义利观、责任观以及权利意识、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大部分非公经济人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情操,但也有一部分非公经济人士自身形象与其社会政治地位很不相称,他们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缺乏理想信念、不重视人格修养、不讲职业道德、甚至产生非法的逐利行为等。这种状态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和非公经济自身的发展的要求的。因此,帮助非公经济人士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是促使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二是要帮助非公经济人士培育和重塑企业文化,将其作为非公经济人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在帮助和促进非公经济人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企业文化不仅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品牌之林,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及企业哲学,本质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共融性,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有助于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同时具有自身独特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价值引导工作化被动为主动,能够有效地融入到企业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价值引导工作同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是要利用多种媒体,注重典型示范的多样性,加强宣传引导的针对性。网络宣传地域的全球化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对外宣传的更大空间,而且为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因此,除了运用传统媒体进行价值引导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同时,要通过组织、引导或鼓励非公经济人士参加到一些有益的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的体验来树立和强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针对不同层次的非公经济人士,树立不同的榜样模范,鼓励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典型引路,表彰先进、揭示落后、鞭策后进,引导非公经济人士自觉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发展。

3、完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

十八大提出要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体现在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培育方面,就是要建立健全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的保障机制,即要完善社会法律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净化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制度环境。“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6](3-4)”,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社会平等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保障非公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其次,保证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行政、司法部门应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规范的服务、引导与监督,保障各种所有制主体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改变非公经济长期受限制与歧视的弱势地位,实现公平待遇,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再次,在政策上,逐步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扫除不同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打破对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偏见,放宽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非公资本与公有制企业资本的融合发展,建立开放、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最后,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矛盾。做到既要注重效益优先,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建立社会调节机制,以公平、公正、正义为原则,妥善协调处理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4、建设诉求表达机制和政治参与机制

完善的诉求表达机制与政治参与机制,既是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社会政治地位,表达合理要求,满足参政议政需求,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方式,也有助于调动其转变思想观念的积极性,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全局观。

社会转型时期因利益多元化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恰恰反映了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运转失灵,其问题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建立畅通、科学规范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可帮助非公经济人士解决劳动纠纷问题,协调劳动关系,促成非公经济人士在思想上朝有利于价值观培育的方向转变,提高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人翁感,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相关主管部门应丰富上情下达的对话形式,增进沟通信任,促进非公经济组织反映其相关群体成员的意见建议。

同时,建设政治参与机制,做好政治安排是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载体,也是建立和完善非公经济人士利益诉求机制的重要手段。非公经济资本的日益“社会化”,使相当一部分的非公经济人士增强了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意识,已经形成较强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他们要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与影响,以期实现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与管理、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健全政治参与机制,做好政治安排工作,不仅可满足他们参政议政、参与社会高层次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各级党政领导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更好地引导他们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5、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非公经济人士评价体系,旨在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科学明确的价值和行为导向。通过对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效果的评价,对现有价值观培育过程的考察,即时调整价值观培育的手段与渠道,达到对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培育的目的。

首先,成立多维立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思想、企业经营管理、履行社会责任和个人社会形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非公经济人士现状,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出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全方位、渐进性、多层级的科学考核评价指标内容。逐步地、有区分性地引导各类非公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履行社会责任,做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再次,确定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将主管部门评价与非公经济人士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过程中的沟通与反馈。最后,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论坛的舆论评价监督作用,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价值观的规范与引导。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3-11/15/c_118164288.htm

[2]中华全国工商联.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N]. 中华工商时报,2009-3-26.

[3]中华全国工商联.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N].中华工商时报,2008-9-16’

[4]周伯华.在全国工商系统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工商报,2012-5-25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美]罗尔斯.正义论[M].谢廷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此文获省委统战部论文评比特等奖和中央统战部统战论文评比三等奖,公开发表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共11415


[1]作者简介:李桂梅(1964—),女,湖南桂阳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人物工作研究(湖南)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伦理学原理,李润芝(1978—),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

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20010);2013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基金项目(13YBA243),



上一条: 从“九一八”至“八一五”毛泽东对蒋介石态度的演变原因
下一条: 民主党派成员参政素质探究

关闭

公告通知
图片新闻
我校召开民主党派...

我校召开国家民委...

我校召开统战工作...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

共189条  
首页上页
统战制度
首页    |    公告通知    |    图片新闻    |    研究基地    |    统战制度    |    管理登陆
Copyright © 2013-2018 www.hun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731-88872410